70年代的台湾,
家具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,依靠强大的OEM和ODM实力,台湾在国际上赢得了"家具王国"的美誉。
彼时的林富源还在台湾省中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,因为无法继续升学而考虑着“另谋出路”。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,在林富源很小的时候,家里有一套纯实木的中式家具,那是妈妈的嫁妆。儿时性格机灵又调皮的他很喜欢用小刀片去刮上面的手绘画,看着
颜料粉末混合着木屑掉落,当时的林富源应该怎么也不会想到,自己作为“玩意儿”的家具会在此后的人生当中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。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林富源内心就埋下了对木工工作的向往,当读到初中无法继续升学时,家里人给他的安排是在家务农,而林富源则决定要成为一个木匠。
不久之后的某一天,一位从台北来的家具厂老板到村子里接走了正在田间插秧的林富源。带着一个皮箱和400台币,16岁的林富源第一次坐了火车,去到了离家三百多公里的地方,成为了一名家具厂学徒。
那个时候,在家具厂当学徒要学满三年零四个月才可以出师,而林富源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当上了木工师傅。43年后的今天,当林富源被问起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什么最重要的时候,或许是受当年这段学徒经历的影响,林富源的回答是:好的平台+对的人+自身天赋,然后沉淀三五年,那么离设计出好作品就不远了。
从16岁入行至今,林富源从事家具行业43年。在做设计师之前,林富源还做过两年的
装修工作和担任过6年的家具商场经理。也正因如此,林富源对于空间的展示、家具的组合和软装的搭配也都有其独到的见解,可以说,对于家具,他不仅懂设计,而且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他都了如指掌。就连在展厅布置上,如何去运用光影和设计元素,林富源也深有研究。所以走进柏森的展厅,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去,都像是一幅完整的画卷。
柏森产品的成功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原创设计方面的执着,在林富源看来,设计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。设计是对生活的补给,也是对生活的翻新。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初心,柏森才会推出像“乌金木”那样引领行业设计潮流的产品系列。
好设计需得好品质的加持,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。柏森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之高,可以说为业内所公认。从原料、到工艺、再到出厂前的质检、物流配送,以及售后维护等等,柏森关注着可能影响用户体验的每一步。这种近乎苛刻的工匠态度与林富源最初在台湾做家具有很大关系——台湾的家具工厂普遍规模较小,一般一个工厂只生产一类家具,比如做
沙发就专门做沙发、做茶几就专门做茶几……所以工厂在制造方面投入了极高的专注度,这也让工匠精神得以完整体现。
怎样做好产品?林富源的回答是,其实要做好一件产品,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。在沉淀中去探索、在沉淀中去积累,也在沉淀中去反思、去优化。
从木匠到设计师,不是身份的转变,而是经验的融合和自我的沉淀。
|
|
|
|
|
|
|
|
|
文本转语音功能仅限200个字符